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文学随笔
青衿检语 | 数字检察里的微光
时间:2025-08-27  作者:董撼宇  新闻来源:数字办  【字号: | |

夏日的蝉鸣尚未完全占领窗外的枝桠,我已在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度过了作为书记员的最初时光。六月入职至今,不过月余,却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蜕变。键盘敲击声代替了想象中的庄严宣判,大数据的光芒取代了泛黄纸页的触感,这就是我的从检初体验——在数字洪流中打捞正义的蛛丝马迹。

初来乍到,数字检察办公室给我的第一印象竟是“寂静”。没有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没有审讯室里的锋芒相对,只有服务器轻微的嗡鸣和鼠标点击的节律。我一度疑惑:远离了聚光灯下的法治现场,如何践行当初选择这身制服的初心?直到我接触到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看到平台上七百余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让案件处理变得高效、智能,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正义不仅需要掷地有声的宣告,更需要精密准确的编织。

当然刚刚接触到数字检察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正值新平台上架之际,需要我更快的摸清、学会新平台的使用,以便后续为各业务部门指导打下基础。我对照的用户手册一步一步操作新平台,每一步都要搞清楚、弄明白,并且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怎么解决,这些我都在笔记本中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出现问题查阅解决。当我指导一个业务部门成功上传数据并应用转化成案时,感到既开心又自豪,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在数字检察的战场上,每一个数据都可能承载着真相的重量,每一次点击都可能关系着正义的实现。

我的领导数字办王主任是位在检察系统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检察官,她对我说:“过去我们拼体力,现在拼脑力;大数据是今后检察工作的利器,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但无论形式怎么变,检察工作的内核从未改变——对细节的敬畏,对真相的执着。”这番话让我意识到,数字化不是疏离了检察工作的本质,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贴近它。当海量数据在屏幕上流淌,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检察官般的法律思维与书记员般的细致耐心。

夜幕降临时,办公室的灯光常与显示器的冷光交织。我渐渐喜欢上这样的时刻,仿佛能听见法治进程在数字轨道上奔跑的声响。从纸质到电子,从人工到智能,改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既是司法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数字法治的开拓者。能在职业生涯的起点就参与检察数字化建设,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这段初体验会让我在今后的从检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实。


 
本院概况 领导介绍 机构职能 工作报告 法律文书公开
通知通告   更多
·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听证员选任公告
·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公告
·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公告
·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公告
·关于依法严厉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通告
·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对扎兰屯市看守所开展常规巡回...
服务   更多
法律法规
指导性案例
互动平台   更多
扎兰检察微博
扎兰检察微博
扎兰检察微信
扎兰检察微信
扎兰检察头条
扎兰检察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78302000111号